陶瓷器

名称:

清康熙螭龙瓷水盂

时代:

清康熙(公元1661-1722年)

质地:

级别:

三级

质量:

426g

具体尺寸:

口径4底径11.7腹径11.7

器物介绍

水盂,又称水丞、砚滴、水注,为磨墨用水的盛水器。其形制起源于汉魏,发展至明清两代非常流行,质地以玉、瓷、紫砂等常见。水盂传世品种丰富,有玉、石、瓷、紫砂等。除瓷制品外,其他多为观赏器而非实用品。瓷制水盂的实用性较强,多为圆形,盂口富有装饰性和工艺性,这也是明、清两代水盂与以前水盂的最大区别。水盂,在古代读书人文房用具中成为必备,虽盛水不过数滴,却有积水成渊的雅趣。

平度市博物馆馆藏清代青釉螭龙水盂,70年代市集收购。高7.5厘米,底直径11.7厘米,口直径4厘米。小唇口,短颈,广腹,平底,外施青釉,底部一圈露胎,口沿一圈施白釉,呈月白色。盂体釉面细腻滋润,色调淡雅纯净。腹上部堆塑一条螭龙螭龙体型修长,双目紧盯前方,四肢弯曲,作爬行状。前肢后有两条长须,头部后面有绿色毛饰,尾巴末梢分开三条细杈,堆雕技法娴熟,生动传神。螭龙通体施豇豆红色,与盂体青釉色彩形成强烈对比,给人以含义深远,神秘莫测的感觉,此器为水盂中的珍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