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称:
东晋青釉虎子
时代:
东晋
质地:
瓷
级别:
三级
质量:
1.893kg
具体尺寸:
通高18.2通长26口径6.1
器物介绍
虎子,一种盛器。口部似张口的虎首,背有提梁,圆腹,下有四足,因其形如虎,故名。其用途有两说,一说是溺器,一说是水器。虎子起源于战国,风行于汉魏、六朝,历代总体造型基本一致。在考古工作中,常于六朝时期墓葬中出土,均为青釉。
平度市博物馆馆藏晋代青釉虎子,70年代出土于城关镇。虎子长26厘米,高18.2厘米,通体浑圆,斜颈圆口,虎首昂起,口部大张,口部以两周凹弦纹饰边,上塑眉眼鼻耳,背上连一半环形索纹提梁,提梁末端贴有细小短尾,腹左右两侧刻飞翅,寓意如虎添翼,腹下四足前曲,整体形似一只匍匐欲跃的猛虎。前半身浑圆,后半身齐尾,既可以平放,又可以竖立。虎头位于前半身,尾部略粗,显得前后平衡。全身饰淡青釉,釉色青中透灰,褐色瓷胎,拉坯成型,胎体明显可见拉坯时留下的指痕。罩釉仅到后腿部,里部不罩釉。该虎子摆脱了厚重僵硬强求外表形似的模式,十分注意内在精神的表现,质朴而又不失精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