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物研究

铜鐎斗
2018-01-24

鐎斗,又名“刁斗”,一种古代温器,一般认为多用于温羹。鐎斗一般是附长柄的盆形器,下附三足,也有带流的。柄端常作兽头形。盛行于汉及魏晋时代,多为青铜制。鐎斗还有一种十分重要的用途,即古代军中“昼炊饮食,夜击持行”,可做夜间打更的军旅器具。唐人有“行人刁斗风沙暗”的诗句可证明。

平度市博物馆馆藏汉铜鐎斗,为青铜制,70年代出土于麻兰镇。口直径15.8厘米,高15.3厘米。体呈盆形,斜折沿,侈口,圜腹,平底,下附三足,上端作虎头形状,下端为蹄形足,足高5厘米;器身一侧有长曲柄,柄端作龙首形。一龙一虎妙趣天成,这种造型既实用又美观。龙虎纹饰共为一柄的青铜鐎斗十分罕见,且保存完好无损,弥足珍贵。

鐎斗,又名“刁斗”一种古代温器一般认为多用于温羹鐎斗一般附长柄的盆形器,下附三足,也有带流的。柄端常作兽头形。盛行于汉及魏晋时代青铜制。鐎斗还有一种十分重要的用途,即古代军中“昼炊饮食,夜击持行”,可做夜间打更的军旅器具。唐人有“行人刁斗风沙暗”的诗句可证明。

平度市博物馆馆藏汉铜鐎斗,为青铜制,70年代出土于麻兰镇。口直径15.8厘米,高15.3厘米。体呈盆形,斜折沿,侈口,圜腹,平底,下附三足,上端作虎头形状,下端为蹄形足,足高5厘米;器身一侧有长曲柄,柄端作龙首形。一龙一虎妙趣天成,这造型既实用又美观。龙虎纹饰共为一柄的青铜鐎斗十分罕见,且保存完好无损弥足珍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