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物研究

蟠螭玉璧
2018-01-04

螭,相传为龙之子,独角的为蛟,双角的为虬,无角的为螭。蟠螭玉璧是 玉器中一个古老的器型。蟠的意思是曲折环绕。汉代的玉璧蟠螭一般是四足在躯体两侧,一侧各有两足,呈爬行状。蟠螭的纹眉向上竖,并往内钩,眉毛浅,若隐若现,柔中有刚,细致生动。明清以后制作的玉璧一般都仿汉代的形制,大同小异,万变不离其宗。

平度市博物馆馆藏清代蟠螭玉璧,1959年出土于平度市新河镇。玉璧直径6.7厘米,厚1.1厘米。该玉璧为青玉玉质,纹饰、沁色、琢工等特点,皆为仿汉形制。蟠螭纹饰特点是虾米眼、蛇形头,虎耳,身躯似龙,呈穿云形,肥厚四肢,粗壮有力,足分二爪,爪作拳握状;尾长,体中阳线突起,自肩至尾,扭曲自然有力度,体上有卷云纹,尾阴刻绞丝纹,尾端呈珠形。玉璧造型简洁,纹饰古意盎然,富有立体感和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