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物研究

玉带钩
2018-01-25

玉带钩,又名“犀比”,一种古人用来系腰带的实用器。玉带钩由钩首、钩颈、钩体、钩面、钩尾、钩柱、钩纽等组成,流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。战国玉带钩造型变化较多,钩身多作窄长条形,钩首多雕螭形,尾部一般作方形和圆形,表面多饰勾云纹、谷纹、凸弦纹。两汉时期,出现了许多异形带钩,丰富多彩,钩身素面较多。明清时期玉带钩造型更加丰富,其中龙首镂空单螭带钩最为精致,纹饰方面有仿古花卉和吉祥图案等。

平度市博物馆馆藏汉代、清代玉带钩共7件,分别出土于平度市灰埠镇界山汉墓和本市新河镇。

汉代玉带钩,2000年出土于西汉墓。玉带钩长 2.45  厘米,扣宽 0.72 厘米,出土时位于墓主人的胸部以下,可证明妇女系亵衣之用。带钩为白玉,钩首弯曲,钩身呈圆舌状,背面有方柱形扣。小巧玲珑,沁色自然。

 

清代福寿玉带扣,60年代出土于平度市新河镇。长6厘米。钩体,扣体为长方形,前端边缘呈锯齿状,左右两边浮雕两支寿桃,寿桃上方各雕一只蝙蝠,寓意“福寿康宁”。钩体上浮雕一盘曲夔龙,扣体前端凿一圆孔为扣,钩体与扣体背面均有圆形纽。玉带扣为青玉,微透明,光润无瑕,工艺甚佳。

 

 

清代 夔龙玉带扣,60年代出土于平度市新河镇。钩体,扣体长11.4厘米,均略呈椭圆形,钩体前端雕一回顾龙头为钩,钩体上浮雕一衔芝草盘曲夔龙。扣体前端凿一圆孔为扣,扣体上亦透雕一衔芝夔龙。钩体与扣体背面均有圆形纽。玉带扣为和田羊脂玉,洁白晶莹,温润如脂。

 

 清代苍龙教子玉带钩,60年代出土于平度市新河镇。长15厘米,青白玉。带钩形体修长,龙头,阔嘴,尖鼻、虾米眼、翅眉、高额、长角。钩身似一块厚薄均匀的条状板块,中间微向上弯曲,钩面镂雕一衔灵芝草的螭龙,螭龙下颌出须,前须下垂,与钩身相连,身躯丰润流利,四肢撑地,躯体腾起,卷叶尾。钩身下部一有长圆形钮,纽柱较矮。玉质温润,有玻璃光泽。

 

清代螭龙玉带钩,60年代出土于平度市新河镇。长9.5厘米,宽1.9厘米,白玉玉质,器形为龙首状,龙头张嘴露齿,双眼凸起,双角分开向后,钩体作长方扁状,边缘钩边,阴刻卷云纹饰,反面有一椭圆形纽。螭龙玉带钩质地柔和莹润,制作精细,造型别致。